欢迎进入南昌市生态环境局网站!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忠城创新担当服务过硬机关
南昌市“五型”政府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简报(第57期)
来源:  发布日期: 2019-09-26  访问量: 

【典型推介】

市生态环境局强化机动车污染防治

全力以赴擦亮“南昌蓝”城市名片

市生态环境局大力管控机动车尾气排放,逐步构建机动车污染防治监管体系,为助力打好打赢蓝天保卫战,进一步擦亮“南昌蓝”城市名片发挥重要作用。

一、完善机动车环境管理制度

一是实行机动车环保准入审核制。在全省率先对外地转入机动车实行环保准入审核制,将机动车排放达标情况作为车辆转入的前置条件。审核申请转入机动车排放标准及车辆排气检测情况,对国家要求淘汰的黄标车以及排气检测不合格的车辆,不予出具机动车环保准入审核单,公安交管部门不予办理注册登记和转入手续;对符合转入排放标准的机动车,发放在全省率先具备防伪、智能读取信息的机动车环保审核单,公安交管部门收到环保部门发放的审核单后方可办理注册登记和转入手续。截至7月底,全市共设立机动车环保审核窗口7个,今年累计审核转入机动车12756辆。二是实行机动车环保区域限行制。在划定的机动车限行区域70.53平方公里,对“黄标车”实行24小时全天禁行。在全省唯一运用电子警察抓拍方式,结合交管部门现场执法,对违规闯环保限行区域车辆进行查处,推动黄标车加速报废。截至7月底,今年累计通过电子警察抓拍违规“黄标车”92起。三是实行机动车环保定期检验制。机动车环保定期检验与安全技术检验(年审)同步进行,保持检验有效期一致。对经环保检验不符合排放标准的机动车不予出具排气污染检验合格报告。

二、提升机动车环境监控能力

一是建立机动车排污监控平台。在全省率先开建并已建成机动车排污监控平台,设立车辆档案管理、信息录入审核、数据异常报警等功能,可实时采集、统计机动车排放检验数据信息,实时在线监控机动车检验全过程,实时与国家、省级平台传送交换数据,实现对全市32家机动车检验机构的信息化监管全覆盖,并在全省率先对机动车检测数据及检测视频开展审核,有效防范了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违规检验、舞弊造假行为,加强了对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的监管力度。二是建立机动车遥感监测系统。在全省率先建设机动车遥感监测系统,配备了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车,可在不影响机动车正常行驶的情况下,实时遥感检测行驶中机动车的排气状况。目前,机动车遥感监测系统已嵌入机动车排污监控平台,可将其检测筛查出的排放超标车辆数据导入机动车排污监控平台,实行重点监管,为与公安交管等部门联合开展机动车路检路查提供了技术支撑。三是建立黑烟车抓拍系统。在全省率先建设黑烟车电子抓拍系统,在新建区G320国道华南大道路段建设了黑烟车监测抓拍点位,实现全天候抓拍黑烟车。将抓拍到的冒黑烟柴油车证据链,分批移交至交通部门督促治理,初步实现在用车定期环保检验与道路监控执法的双重监管。

三、加大机动车环境检查力度

一是开展机动车环保达标专项检查。强化柴油货车源头管控,今年6月在全省率先开展新生产机动车环保达标专项检查,通过扫描柴油货车销售企业所售车辆环保信息随车清单上的二维码,核查车辆环保信息的真实性和一致性,对核查结果不一致的车辆及时上报上级生态环境部门,督促机动车生产、进口企业依法依规公开排放检验、污染控制技术等信息。此次检查共抽查柴油货车型号12类,均符合环保生产一致性核查要求。二是开展机动车检验机构专项检查。在日常巡察、专项考核、在线监管的基础上,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开展全市机动车检验机构专项检查,采取“双随机、一公开”方式,抽查全市60%的机动车检验机构,重点对检测流程的规范性、检测数据的客观性、检测车辆的真实性、检测资质的合规性等方面进行检查,对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责令整改、依法依规进行处理。目前,已启动2019年度全市机动车检验机构专项检查,检查机动车检验机构20家。三是开展机动车集中地车辆排气专项检查。强化入户监督抽测力度,组织开展机动车集中地车辆排气专项检查,依据相关规定,重点对物流园区、工业园区、货物集散地、公交场站等车辆集中停放场所机动车排气状况开展监督检查,对抽测发现的超标排放车辆责令及时维修。今年8月,已联合交通运输部门,组织人员对客运站、物流园等部分车辆集中停放场所进行了专项检查,抽测车辆均排放合格。

经开区加速产业转型塑造现代产业新形象

经开区严格落实“两行动一机制”部署要求,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在服务企业、作风建设、产城融合等方面取得新成效,不断塑造现代产业新城。

一是以服务企业为宗旨,营商环境更加优化。在抓好“三张名片”的基础上,通过“抓作风、抓审批、抓服务”,为园区营商环境改善打下良好的基础。抓作风,在政府自身问题上“开刀”。以整治“怕、慢、假、庸、散”等问题为导向,坚持“三从三先”原则,即从严、从实、从快,先查找自己、先查找主观、先查找办法,狠抓反映干部作风问题,树立“快字当头、先人一步、马上就办”的经开作风。抓审批,在政府权力上“瘦身”。结合“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行并联审批、承诺审批等新做法,以政府“权力”的瘦身,为项目推进“强身”。出台加快推进重大重点项目行政审批工作机制,把前期报建审批从原来的286个工作日压缩至110个工作日,把后期验收审批从原来的32个工作日压缩至7个工作日。抓服务,在项目推进上导入“挂图亮灯机制”。利用信息化系统,实行挂图亮灯式作战。项目进度正常就亮绿灯,进度一有迟缓就亮黄灯,进度再有迟缓就亮红灯,解决项目“落地难、落地慢”等问题。

二是以产城融合为路径,城市品质不断提升。围绕城市建管“一年见形象、三年大变样”行动方案,全面打响建口的“淮海战役”和城管口的“上甘岭战役”。城市建设方面:在中医药科创城、儒乐湖新城、临空临港片区、蛟桥白水湖片区形成了“四大战场、千亿投资、淮海战役”的建设格局。其中,在中医药科创城投资300亿,儒乐湖新城投资600亿,临空临港片区投资200亿,蛟桥白水湖片区投资200亿,总投入超1300亿。城市管理方面:按照“聚焦亮点做加法,问题导向做减法”的思路,投入3亿元,重点解决河道治理、违章搭建等突出问题,重点打造白改黑、上改下、面改美、暗改亮、旧改新、绿改彩“六改”民生工程。

三是以作风建设为契机,党建基础全面夯实。推行基层党建量化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基层党建考核巡查督察“三位一体化”模式,进一步强化党建工作。近三年来,累计投入资金近2600万余元,设立党建项目59个,服务党员群众8000余人次。金开集团在全省党务技能大赛中,荣获国有企业党建项目二等奖。在全市率先制定《“两新”党组织负责人管理办法》,推行“两新”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选派138名“两新”党组织书记、“连心”企业机关干部以及非公党建指导员,指导企业党建工作,“两新”党建实现“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纪检监督方面进一步压实“两个责任”,加强日常履责、常态履责、留痕履责的监督,真正做到真管真严、常管常严。作风建设方面围绕“三从三先”,将作风大整治与“加强作风建设•优化营商环境”结合起来,重点整治“怕、慢、假、庸、散”等作风顽疾,深入企业一线,现场解决问题34个,深化自查自纠,收集对各单位意见249个,通过分层级约谈已整改到位1294个。同时,铁心硬手重点整治明查暗访发现的违反工作纪律的作风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已立案5起,问责干部7人,其中给予党政纪处分5人。

【县区亮点】

谱好三部曲唱响四重奏

红谷滩新区深耕主阵地打造楼宇经济第一区

发展楼宇经济是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城融合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引擎。红谷滩新区紧紧围绕推动楼宇经济提质增效的目标,增强商务楼宇“垂直的印钞机、立体的工业园”的综合效益,着力打造“江西楼宇经济第一区”。

一、谱写三部曲

深入调查,摸清底数。出台《红谷滩新区关于促进楼宇经济发展若干政策》指导意见,开展了专项调查。目前,红谷滩新区现有各类商务楼宇270栋(座),其中在建楼宇42栋(座)、已启用楼宇228栋(座)。全区47栋(座)重点商务楼宇入驻企业3000家,使用商务办公面积155.5万平方米,平均入驻率70%。入驻楼宇的新注册企业主要集中在租赁和商贸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业、建筑业、金融业等行业。

综合发展,提升质量。设立红谷滩新区楼宇经济发展基金,不断提高楼宇入驻率、企业注册率、税收贡献率。同时,聚焦高端产业、高端消费,大力吸引国内外企业在红谷滩新区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结算中心,从而形成一批具有聚集度高、产出效益好的商务楼宇。目前,已启用商业综合体17座,已建成的20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9栋,拥有税收亿元楼共19栋,拥有税收10亿元楼5栋。

核心主导,金融引领。作为南昌市唯一的CBD,红谷滩金融商务区以创新求突破,以实干谋发展,聚集全省80%以上的省级金融机构,各类金融类金融企业突破1000家,形成以证券、保险等传统金融业为主体,互联网金融、基金等新兴金融业为补充的发展格局,建成全省金融机构种类最多、业态最完善的资本市场体系,成为全省金融新高地。

二、唱响四重奏

提高政策协同性、针对性,建立健全促进楼宇经济长效管理机制体制,着力抓好发展规划、服务体系、运行机制、信息平台和政策引导等重点工作,加快推进楼宇经济实现集聚融合、可持续发展。

注重规划引导和特色布局。通过科学编制《红谷滩新区楼宇经济五年发展规划(2019-2023年)》和《红谷滩新区楼宇经济2019-2021三年行动计划》,确定新区楼宇经济发展目标定位、空间布局、重点任务、发展路径和保障措施。在空间布局上坚持“以点带面,综合发展”的发展理念,明确各功能片区的定位,引导聚集区进行合理布局,打造一批主题特色鲜明的“金融楼、总部楼、培训楼、科研楼、“文化楼”,聚集一批金融产业、文化产业、科技研发产业、咨询业等具有竞争优势的现代服务业。

注重政策宣传和奖励扶持。一方面,逐步完善政策执行细则,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加强信息共享建设,利用共享机制多渠道向社会公众提供规范透明的公共管理和便捷公平的公共服务形成合力,实现政策高效、透明化运作。另一方面,根据楼宇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度,给予楼宇业主、管理服务方及纳税大户实行分级差额奖励制度,提升优惠政策执行力度。

注重机制完善和平台打造。设立区楼宇经济发展服务中心,下设2-3个分中心,具体负责协调和组织实施全区楼宇经济发展工作。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各自行业产业招商,各部门分别建立服务团队,制定完善相关政策,做好服务保障。建立重点商务楼宇首席联络员及其工作服务团队,首席联络员为商务楼宇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所在楼宇的企业落地、落税、防流失以及相关企业服务等工作。建设新区楼宇经济信息管理平台,管理平台将通过整合统计、工商、税务等各部门信息资源,形成楼宇中企业工商、税务、信用、营收、法人、从业人员等信息的动态监测,实现楼宇经济资源整合、招商引资、管理创新、风险防控四个核心目标。

注重环境优化和效率提升。针对硬件设施差且跟不上功能要求的楼宇,应以提升楼宇经济档次为目的,以功能改造与提高服务水平为手段,细化建设目标,从改造楼宇建筑、健全物业服务、完善周边交通配套、提升停车管理等配套设施入手,采取由内到外整体改善楼宇环境。同时,为切实提升商务楼宇品质和使用效率,所涉商务楼宇项目原则上不准分割销售。针对企业集团总部用地、金融办公用地、科技研发用地等重点地块和项目,综合考虑楼宇用地利税收益和城市功能提升等实际贡献,将绿色智慧建筑、产权整体持有、提高自持比例等作为土地出让和项目审批的重要条件。积极探索楼宇产业项目用地可采取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的方式使用土地,支持和鼓励楼宇产业项目物业全部自持、长期运营。

【信息集萃】

市税务局积极探索新机制,优化升级房地产交易办税服务。一是加强部门合作,全面实行“一窗受理”“一窗办结”。整合各类办税资源,巩固优化集交易、办税、登记等职能于一体的不动产综合窗口。二是完善平台建设,扎实推行“网上申报”“网上办税”。优化完善电子税务局功能,推行房地产交易税收的网上预核和申报。借鉴外省市先进经验,推动房地产交易税收网上办理试点工作,在全省率先开展“不动产交易办税一点通”系统建设。三是深化信息共享,稳步推进业务联办。积极推动税务、不动产登记、房管、行政审批等多部门信息互通,打破“信息孤岛”。优化综合窗口业务流程,联通业务办理系统,深化信息实时共享,做好业务联办工作,提升办事效率。积极精简证明材料,提高征管资料电子化水平,实行“一套资料、一次收件、一窗出件”。市人社局加大力度,促进高质量就业和自主创业。一是推进职业培训。严格开班程序审批,严格规范资金审核拨付制度。围绕当地产业发展需求,打造特色培训品牌,以在岗职工技能提升培训为重点,全面提升参训人员的实践操作能力。二是发动院企对接。加大宣传,推动定向培训,鼓励各校从专业源头上撬动对企业紧缺技能人才的培养,提高技能人才培养和职业培训的基础服务能力。组织开展校企对接招聘会,清理连续三年未招生的专业,将原有备案的188个专业清理为124个专业,清理率达35%。三是扩大实训基地。对与园区企业共建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的技工学校给予每个不超过150万元的建设补助资金,对培训学校及基地给予不超过80万元的建设补助资金,分3年拨付。进贤县科技协同创新取得新成效。一是创新型企业不断增多。今年以来,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增长130%,全县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60家,增长103%,认定江西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5家,获批江西省第一批瞪羚企业1家。二是产学研科技合作取得新成效已组建院士工作站3家、产学研基地1家、博士科研创新中心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家、规模以上企业自建研发机构15家。三是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断提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项目1项,实施重大科技项目3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项、省“5511工程”重大科技专项1项、市级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项。今年以来,完成专利申请量340件,专利授权量完成292件,有效发明专利66件,技贸合同交易登记额达1.61亿元。


相关稿件

版权所有:南昌市生态环境局 赣ICP备17015617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3601000064 赣公网安备 36010802000160号
维护单位:南昌市环境信息中心